万份合同,千亿美元,”一带一路“为跨国企业带来的机遇
2013年,由中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国家级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创建了多个国家之间合作的广阔平台,五年来大幅推动了沿线及倡议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参与其中,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也为沿线的跨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际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Baker&McKenzie)在其发布的报告《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建设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前景与挑战》中认为,“一带一路”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合作伙伴、供应、专业服务、并购和融资这五大机会,跨国企业需要及时把握机会,参与其中。
古老的“China & Silk Road”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具有久远的历史背景。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与欧洲,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出口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亚非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大主要途径。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古代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部分。
顾名思义,“陆上丝绸之路”以陆地线路为主,张骞出使西域时形成了丝路的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一路上经过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了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而达地中海的罗马,全长6440公里。这条蜿蜒绵长的线路连接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融合搭建了宝贵的平台,造纸术、印刷术等自此到达西方。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的海上通道,最早同样始于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中国沿海城市出发,到达阿拉伯海,最远甚至到达非洲东海岸。“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倡议欧亚非大陆互联互通,发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潜力,推动经济投资和消费,促进文化沟通和交流,最终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一带一路”带来一路机遇
《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建设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前景与挑战》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为跨国企业所共享。外国企业已经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地区结成利润可观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结盟,特别是当投标项目面临激烈竞争时。
2017 年,仅仅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数量就高达7217份,新签合同额达1443.2亿美元。西门子与中国多家企业携手,针对发电、能源管理、楼宇科技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携手开拓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和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霍尼韦尔、沃特世、力拓、汇丰、久保田、万高、施耐德电气、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均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合作倡议已经并将继续为跨国企业带来机遇:
1. “一带一路”将打通欧亚非多个经济区,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打开中亚、东南亚与非洲市场的机会。
2. “一带一路”将使得国家地区间的联结更为紧密,新路线的开辟使得运输时间与成本都大大下降。依靠铁路网络与航运网络,这些将为出口欧亚非重要市场提供更快捷的输送途径。
3. 在基础建设、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跨国企业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能够获得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的机会。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所需大量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如何与当地政府企业接洽合作,如何避免打开当地市场过程中的“水土不服”,是各跨国企业需要考量的问题。
再建“巴别塔”
正如传说中所示,要建立共同繁荣的巴别塔,第一位的障碍便是语言的差异。近几年来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翻译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机器翻译在灵活性和理解文化背景方面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离实现准确顺畅沟通的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国家的国家语言与官方语言有六十多种,仅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使用的工作语言便多达18种,而除官方语言外民族语言等广泛使用的语言多达千余种。无论是打开当地市场,还是调整供应链,在当地建立分公司或办公室,都需要语言支持。跨国企业若要在“一带一路”中成功寻得商机,打破语言沟通的壁垒是关键,有以下几条建议:
1. 引入小语种人才,如匈牙利语、波兰语的人才,在打开当地市场时增强针对性的沟通能力
2. 如在更广泛的层面进行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较多时,需要提高员工英语、法语等使用较多的语言的能力
3. 在当地进行大规模招聘时,将语言纳入招聘要求,使用全球统一的语言测评标准选拔员工
4. 提高对俄语、韩语、西班牙语等传统意义上“小语种”的重视程度,可以鼓励员工学习第二外语
提高包括语言沟通能力在内的软实力,将大大有助于跨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途把握更多的市场机遇,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实现成功。
现在就与我们一起打破语言壁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