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背后

 

众所周知,自1995年以来互联网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对硬件与软件之间连接的兴趣转向了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职场中形成更有价值的联系,这一转变促进了物联网的兴起

物联网是电脑设备、机械设备和数字设备、目标对象、动物或人等相互关联的一类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独特的技术标识符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而且不需要人与人或者人机之间的交互。在物联网中,“物”可以指自然界或者人工完成的物品,可以分配IP地址并能够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

物联网由无线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微服务以及互联网等融合进化而来。这种融合有助于打破操作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之间的信息筒仓效应。反过来讲,允许非结构化机械生成的数据用于分析预测,可促进技术进步。

Tim Berners-Lee先生被称为互联网之父,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任执行董事的Kevin Ashton创造了“物联网”这个词,并在1999年的一场演示中提出,同理Kevin Ashton被称为物联网之父。根据Ashton的说法,当今的电脑包括互联网,几乎完全依赖于人类提供的信息。问题是,人的时间、注意力以及准确度等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擅长捕捉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信息。

如果我们的电脑知晓所有的事情,可以在没有任何帮助下主动收集并使用数据,那么我们就可以跟踪与计算,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避免损失和降低成本。当事物需要替换、修改或回顾的时候,我们可了解他们是否是最新的,或者他们在过去是最佳状态,现在已逐渐走上下坡路。

许多行业都表示已经受益于物联网,例如精准农业、建设管理、医疗保健、能源与运输。然而,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问题也不断显现。在最近的一篇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newspaper)》的文章中,Tim Berners-Lee 先生被问及关于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三大难题,问题如下:

1)个人信息失控

目前许多网站的商业模式为提供免费的内容,以换取个人信息数据。我们的数据储存在专门的数据库中——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告诉公司什么数据是我们不愿意分享的,尤其是第三方。对于一些企业或政府,我们很难保有真正意义上的隐私。

2)网上查询容易被错误信息引导

当今,大多数人通过一些社交媒体网站和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新闻和信息。知情人士向我们展示当我们点击这些网站的时候这些网站可以赚更多的钱——他们选择性的向我们展示一些基于算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资料,知晓我们的偏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网站向我们展示他们认为我们会点击的内容——所以错误的信息,或者假新闻,可以像野火一样蔓延

3)线上官方广告需要更透明与易理解

很多人利用一些平台与日益成熟的算法从丰富的个人信息数据库获取信息,这意味着如竞选活动之类的活动可以直接推送针对个人用户的广告。有消息称,在2016年美国竞选中有50000个异常广告在Facebook上出现。

Tim先生提倡与网络公司合作取得平衡,将一定量的数据“合理地”回归人为控制,包括新技术的研发,例如个人“数据资料库系统规则”与提供选项——如订阅服务与小额支付。他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公开的算法去理解重要的决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构成,甚至,可以遵循一套统一的规则,我们迫切需要关闭“网络盲点”以免影响日常政治竞选活动。”

Tim 先生的确发明了互联网,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促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互联网局面——既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包含了大量无用的信息,这是我们不完美的世界发展使然。无论怎样,下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物联网越来越有用的同时保护敏感数据。